当前位置:
汉台区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3-07-19 17:33
来源: 汉中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打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非遗宣传普及面,让非遗物质文化走进校园,扎根未成年人心中,充分发挥非遗物质文化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汉台区各学校大力探索非遗课程进校园,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是协调联动,合力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共建共享。成立汉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教体局、文旅局联合印发《汉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方案》,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校园参与的方式,加强区文旅局、区教体局共建共享模式,协调联动、政策配套和资源共享,共同建立文化和教育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二是丰富形式,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非遗文化素养。开展非遗知识大讲堂,提高非遗文化的知晓率。各中小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邀请区文化馆非遗专职干部、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非遗大讲堂,增强青少年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三是将非遗项目引入社团,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目前,汉台区已将龙江龙舞、秦巴弓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三项省级非遗项目列入中小学特色社团课程。汉台区龙江街道(龙舞)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将龙舞引入龙江中心小学,开设舞龙社团,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爱好。秦巴弓箭在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体育竞技运动,目前,该区有9所学校成立秦巴弓箭社团,每周由文化馆派老师赴校指导。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主要在石碑或木刻上拓印,是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深受学生喜爱,已成为各校特色社团项目之一。

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发展,不断拓展非遗空间。各校在以一校一品为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一校多品”“一班一品的个性化特色社团。已开设有藤编、泥塑、扎染、银绣、茶艺、红拳、雕刻、刺绣、罐罐茶、皮影、变脸、投壶等非遗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打造充满活力、具有特色文化的基本服务+拓展服务课后服务体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非遗文化、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                                                  (汉台区创建办供稿)


主办单位:汉中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汉中市莲湖路市委党校院内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60号   

联系电话:0916-2536332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