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固卫,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2022-02-09 09:31
来源: 汉中市城管办
打印

我市于20093月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2015年跻身国家卫生城市,2017顺利通过第一轮复审2021年迎来了第二轮复审大考。面对国卫标准提高和市区面积扩大的双重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和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立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创建为民、固卫惠民的理念,把迎接国卫复审作为改善人居环境、造福市民群众的重要抓手,团结带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补短板,多措并举促提升,干成了一大批多年想为群众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好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汉中大地上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固卫攻坚战。

高位统筹靶向施策,科学决策指挥推进健全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和4111工程领导小组,.确定以“4111”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国卫复审工作。

组建攻坚队伍。成立市国卫复审攻坚指挥部,由市委常委任指挥长,组农贸市场、餐饮食品、小区工地、公共卫生、市容环卫交通、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单位社区7个工作专班,抽调70余人集中办公。执行日例会、周调度,组织召开46次县区专班调度会、3次紧急扩大会。制定《国卫复审八大攻坚行动》,每天明察暗访,每周公开排名,阶段奖励6个工作推进有力的镇办,约谈15个单位、市纪委政务处分2人。

加强动态调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固卫工作。先后出台了《汉中市爱国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关于建立六包六抓工作责任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通知》《关于实施市级领导包抓中心城区镇(办)国卫复审工作的通知》,确定由市委常委、市级领导每人包抓1镇办,每周到包抓镇办开展一次督导调研,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定期听取国卫复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先后召开43次专题调度会,研究解决各类重难点问题。

完善推进机制。落实六包六抓工作机制,市级包联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建立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促块保工作机制,强力督导巩固国卫工作高效推进。抽调49人组建23个巡查暗访分队,每天不间断开展巡查,对发现问题限时整改销号。汉台区、南郑区和城固县参照市上做法,成立了巩固国卫成果领导机构,形成了市、县(区)、镇办和社区(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健全督查考评。围绕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统筹安排年度综合创建重点工作督查任务,建立巩固国卫成果督导检查制度、问题交办和销号制度,经常性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专项督查和阶段督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对明查和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不间断地检查督办,持续跟踪整改过程直至销号。先后制定了《国卫复审考核办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暨中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问题整改闭合管理机制》,对考核结果实行量化打分,每周通报考核排名情况,对每周排名最后的镇办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对连续两次排名末端的进行组织处理,倒逼各级工作责任落实。

补短强弱夯实基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开工建设542个,建成投用396个,中心城区改造人行道、背街小巷200条,打通断头路16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2个,棚户区拆迁350万平方米,完成线缆落地规整54个路段;提升改造路灯1.5万余盏,新建口袋公园7处,新增绿地面积905万平方米,打造街道微景观83处,拆除违建259处、约3.25万平米,临建93处、约2.16万平米,构筑物866处、约2.28万平米,压占红线建筑21处、约0.73万平米。对843个“三无”老旧小区建立台账精准整治,打造天汉大道交通文明示范街。限时一个月斥资1.4亿元全面完成滨江新区白渡社区拆迁区域303户整体拆迁,创造了汉中城市建设的“滨江速度”。

加强市政环卫垃圾收集体系建设span>汉台、南郑区共投入8600余万元,对中心城区各类环卫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和改造,对中心城区56座各类垃圾收集压缩站点升级改造,其中改造完成41座,将原地坑式垃圾收集站改为技术国内领先的移动式压缩站,两区更换设置三分式果皮箱2280余个。

加强农贸便民市场改造提升span>对城区16个集贸市场和12个便民市场“一场一策”,牵头取缔马路市场7个,取缔、搬迁、规范整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93家。其中,汉台区对过街楼、虎桥2个市场实施了提升改造,改造面积9100㎡,总投资2340余万元;南郑区新建5个农贸市场,改造了南湖路、中所营、油坊等12个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共投资2000万元。

聚焦问题狠抓整改,销号清零确保达标⠂ 加快补齐农村旱厕拆改短板。成立厕所革命专班摸排旱厕5643座,出台财政配套资金补助办法全面拆改清零斥资1.4亿30天集中攻坚,全面完成片区303户整体拆迁,拆除106亩净地,创造了汉中旧房拆迁史上之最。全面启动汉台区、南郑区棚改项目,彻底解决拆迁区域环境卫生脏乱差和旱厕问题。涌现出舒家营社区、汉山社区、镇江村等一批村容村貌示范点。

加快补齐“三无”小区治理短板。对机关事业单位、驻汉单位的283个老旧家属院,落实所属单位的定向包抓责任,明确整治标准,确定专人督办落实。对两区一县863个“三无”小区(汉台530、南郑130、城固183逐一建立台账纳入“三类管理模式”

加快补齐农贸市场卫生不达标短板。对中心城区28个农贸(便民)市场一场一策制定整治方案,取缔了7个马路市场。对包括暗访复审中关门拒检的油坊街市场等其他室外大棚式露天市场全面实施改造,规范设置活禽宰杀专区,编制农贸市场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市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周边秩序得到有效治理。

加快补齐病媒生物防制孳生地短板。拉网式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全面提升环卫精细化、规范化作业水平;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社区群众和志愿者4000余人次,深入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小区院落等重点区域,开展卫生大扫除义务劳动,规范柴草垛子、杂物堆占,清洗垃圾箱和垃圾收集站、规范放置垃圾桶,疏通沟渠淤堵,病媒生物孳生地得到了全面治理。

加快补齐重点场所和公共卫生短板。坚持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以卫生环境、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规范提升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依法依规整顿商户经营行为,规范证照公示,完善卫生设施、消毒措施,打造了一批示范街区,市民群众消费更加安心、舒心。

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短板。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提升环卫设施,新增环卫车辆65辆,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更新果皮箱2836个,提升改造垃圾收集压缩站18座,全面消除地坑式垃圾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其中汉台新建、改建集贸市场7个,改建垃圾收集站、垃圾压缩站16座,新增、翻新环卫保洁车1700辆,新增、修补果皮箱1500个,完成10座公厕改造,免费开放公厕141座,完成维修升级138座,翻新环卫保洁车734辆,新购置环卫保洁车732辆,果皮箱安装更新1582个;南郑投资1800余万,新购置一批环卫车车辆、垃圾箱桶等设备配发各镇办,清理更换陈旧果皮箱400个,更换垃圾箱100个,清理粉饰垃圾桶500个,新增垃圾桶1000个,粉刷垃圾车26辆;城固县投入20万元,购置环卫运输车辆2辆,新增环卫三轮车11辆、添置垃圾箱18个,购买垃圾桶100个,进一步增加了垃圾运输处置能力

巩固国卫成果,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深入广泛发动群众。全面开展“固卫齐努力、汉中更美丽”主题全民爱国卫生运动,采取LED电子屏、倡议书、公益晚会、健身运动、网络短视频、居民小组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一盔一带”行动,用交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打造天汉大道交通文明示范街。建设10处爱心城市驿站+环卫工人休息室,让城市生活更舒适、更温馨,用公共服务传递家的温暖。

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完善单位包联、周卫生日、门前“五包”、10户联保等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每平方米”管理责任;建立卫生评查制度,流动红旗动态管理;搭建“党员志愿云呼叫”平台、国卫复审“曝光台、回音壁”,组建“国卫护卫队”,形成了部门包抓、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全民固卫良好氛围,“干干净净、规范有序”的理念进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群众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标志。

经过全市上下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和齐心攻坚,我市巩固国卫成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底,国家卫健委再次派出专家组对我市进行暗访评估。《暗访报告》反馈:汉中市委、市政府对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高度重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城区面貌和管理水平良好,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得分823.1,通过国卫暗访

回顾过去一年,国卫复审过程一波三折、充满艰辛,结果不负众望、令人欣慰。这一年,我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担当化解民忧,竭尽全力改善城市面貌;这一年,我们用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热情友好的汉家情怀,迎接了“十四运”跆拳道和铁人三项赛事的精彩绽放;这一年,我们用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固卫攻坚的最终胜利,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2年,我们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锚定“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目标,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助力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主办单位:汉中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汉中市莲湖路市委党校院内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60号   

联系电话:0916-2536332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