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汉中“绿水青山”
2020-10-23 11:16
来源: 汉中市创建办
打印

这个故事,得从汉江源头的一个小山村说起……

汉水源村,坐落在汉中市宁强县秦巴山麓的纵深腹地,这个村子因为最靠近汉江的源头而得名。

张邦贵老人的家,是距离汉水源头最近的一户。他几十年如一日,自发在山间小路和河边捡拾垃圾维护环境。他总是教导儿女们说,“这山、这水养活了咱汉江儿女,谁想往河里扔垃圾,我第一个不答应!

2018年,77岁的张邦贵老人去世了,但他守护汉水之源的感人事迹却广为流传,无数汉中人继续秉持他的遗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起了汉水之源守护者……

1981年,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汉中洋县被发现,此后的近40年里,当地群众自觉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守护汉水之源,给朱鹮营造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空间。如今,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超过5000只。曾经濒临灭绝的“东方宝石”,从秦岭腹心飞向了黄土高原,从陕西洋县飞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全球鸟类保护的成功典范。

以上这些,只是汉中勠力守护“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

汉中,巍巍秦岭所拱卫,茫茫巴山所环抱,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秦巴汉水间,生息繁衍着“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它们也是汉中生态环境无比优越的最佳注脚。

因担负着“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的政治责任,故保护生态之于汉中而言,如同人的眼睛、鸟的翅膀、花的根系,是不能割舍的命脉。故而,放眼京津,舍己优水,便成为汉中人的行动自觉!共创守护汉中“绿水青山”的千秋大业,更成为汉中人的使命担当!

守护“绿水青山”,汉中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汉中立足“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道路,全境限制发展区域高达94%,先后建成36个沿汉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坚决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2019年全市GDP能耗同比下降8.52%,空气质量优级天数达到331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优良水体达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守护“绿水青山”,无数的汉中创业先锋一直在行动。

他们中,有平凡的普通群众,有敬业的公职人员,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分布在不同的岗位,却坚守着一个共同的创业目标:让幸福之水从汉江源头流向千家万户,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造福一方百姓。

作为守护汉中“绿水青山”创业浪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来自汉中市自然资源局的李淑淇,也一直在默默努力着。

阳光干练的李淑淇,是陕西省科普使者、陕西省技术能手、汉中旅游形象大使、汉中天坑群形象代言人。

2016年,汉中5019平方公里内发现天坑54个,岩溶地貌景观超过500处,这个发现震惊中外,更让汉中天坑群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天坑,是水用数万年时间创造出的杰作,在天坑之下是错综复杂的岩溶洞穴和奔腾不息的地下河,它就好比一个大型的水循环系统和涵养水资源的天然宝库。作为汉中天坑科考队的一员,李淑淇有幸亲历见证了汉中天坑的造化神奇。她说,以往那些充满惊险刺激的科考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2019年和2020年,李淑淇曾代表汉中市先后走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央视大型生态文化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栏目的舞台,满怀对家乡的热爱,向全国观众介绍汉中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科普天坑这种罕见的地质现象究竟如何产生。当然这其中,她还肩负着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宣传普及天坑对于涵养水资源、保护汉江源头的重要性。

如今,汉中天坑群因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科研价值受到世人广泛关注,汉中市也已着手开展天坑群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工作,以打造地质文化村和地质小镇的方式,将这份“地球的礼物、世界的奇迹”献给全人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汉江滚滚东流去,这个创业故事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汉水之源,汉人老家,天汉福地,醉美汉中。

未来的日子里,汉中市将坚定不移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主办单位:汉中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汉中市莲湖路市委党校院内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60号   

联系电话:0916-2536332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